转载 | 对供应商件的可维修性管理
以下文章来源于技术传播李琳 ,作者李琳
在部件选型阶段,研发通常优先考虑功能性需求,比如在选择三款变速箱时,主要关注的是部件整体的应用和安装效果。而服务团队则更关注部件的维修可行性和成本,特别是部件的拆分件是否易于更换。如何将这些可服务性需求纳入研发流程,同时确保在采购这些部件时对供应商提出明确要求,以提供完整的维修性文档和备件支持?
在部件选型和采购阶段,将服务的可维护性需求与研发流程结合起来,并与供应商建立相关支持约束,可以确保产品具备高效、低成本的维护性。
1. 早期引入可服务性需求
-
需求分析和可服务性优先级:在部件选型阶段,建立跨部门需求分析会议,包括研发、服务、采购部门,确定可服务性需求的优先级。
-
引入“可服务性”参数:为每个选型部件建立明确的可服务性需求,包括:
-
备件易得性:要求供应商提供拆分件列表,明确哪些组件可以单独更换,以便在维修时降低整体更换成本。
-
维修便利性:设定部件的维修时间和工具需求指标,确保设备在故障时能够便捷地拆装和更换。
-
-
决策权重调整:将可服务性作为选型中的关键指标,与功能性、成本等权重综合考量。
2. 部件选型评估中的可服务性验证
-
标准化服务评估指标:在部件评估表中加入可服务性维度,比如MTTR(平均维修时间)、部件拆分细度、维修工具的兼容性等指标。
-
部件对比与仿真分析:对备选的变速箱部件进行维修性仿真或评估,模拟不同变速箱的拆装、维修过程,识别是否存在不便之处。例如,评估三款变速箱的分解结构和更换难度,优先考虑具有模块化设计、易拆装特性的部件。
-
服务团队的评分反馈:服务团队参与部件选型的评估环节,根据可服务性需求对不同备选部件进行评分反馈,确保研发了解服务团队的维修便利性要求。
3. 在采购合同中明确可服务性条款
-
设定服务支持的合同要求:在与供应商的采购合同中设立维修性条款,具体包括:
-
维修文档和培训:要求供应商提供详细的维修文档,覆盖部件的拆装步骤、分解图、特殊工具需求等。
-
备件和拆分件供应:明确供应商应提供的标准备件和拆分件清单,并确保拆分件的长期供应,以支持后续的维修需求。
-
维修性能指标承诺:要求供应商对部件的维修便利性(如MTTR)作出承诺,确保维护时间和成本要求。
-
4. 研发与供应商的协同验证
-
部件验证与测试:研发团队联合服务团队对供应商的样品进行维修性测试。若发现设计问题,可通过与供应商协商调整设计。
-
供应商服务协同会议:定期召开供应商协同会议,由服务、研发和供应商团队共同探讨维修性改进建议,将服务需求纳入供应商的产品改进中。
5. 后续监控和反馈机制
-
维护过程的反馈:在产品投放后,服务团队定期反馈该部件在实际维护中的表现,如维修时间、部件易损性等,研发团队和采购根据反馈重新评估部件供应商的服务支持能力。
-
供应商持续改进机制:将服务反馈形成报告,与供应商定期交流,提出改进建议,并在下一批次的采购合同中纳入更严格的维修性要求,持续优化部件的维修便利性。
6. 引入供应商KPI考核
-
建立供应商维修性KPI:将可服务性要求纳入供应商绩效考核,形成长期的合作改进机制。例如,考核供应商的维修支持响应时间、备件提供及时性、维修文档的完备性等指标。
-
风险管理与替代方案:对于维修性较差的供应商产品,采购团队需提前准备替代方案或实施改进方案,确保维修过程中不会因备件或支持不到位影响服务质量。
通过以上流程,研发和服务团队能够在部件选型和采购阶段有效地整合各自的需求,不仅提升部件的整体可服务性,还确保供应商的支持能力在产品投产后的维修过程中得到持续保障。
合作创新 成就价值
美嘉林时事热点,专业解读,最新产品资讯,24小时各平台滚动更新
热门产品及解决方案
行业解决方案
快速了解美嘉林
扫码关注
及时获取案例资讯
友情链接
公众号
视频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