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车企业出海背景下,技术信息交付面对的机遇和挑战

六月是曼谷最炎热的雨季。作为供应商,我们与某知名汽车品牌方一起,前往东南亚做用户调研。“客户”和“用户”是有区分的:真正使用技术信息的人才是用户,他们在哪,我们就到哪调研。

出海企业用户调研需要多样性。前几年无法去现场,只能采用远程方式,靠各种提问、确认,再提问、再确认。放开之后,我们立刻前往欧洲各国实地调研,结果用户满意度和客户信任度双双提升。

这次一路走下来,当地用户都积极配合,不仅带领我们实地考察,讲解业务流程,展示真实的业务信息,也主动说明遇到的困难和需求。品牌方和我们当然更有决心,为用户提供优质和适配的技术信息支持。

 

01

品牌出海,信息先行

 
 

 

在曼谷,时时感受到中国品牌在东南亚市场的存在和影响力。

高速公路两侧,矗立着许多熟悉品牌的大广告牌。中国品牌在东南亚市场的推广力度非常大,正在积极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。

高速路边的国产品牌广告牌

在维修车间,也看到了不少中国品牌的汽车正在作业。

曼谷维修车间的国产车

经销商介绍说,他们代理过许多欧美品牌,现在正逐渐替换为中国品牌,不仅有经济车型,也有中高端车。

经销商的售后服务总经理特别强调了服务对品牌的重要性,汽车销售之后,客户对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。希望中国企业能提供与欧美这些品牌相同品质的服务信息管理。

所以,尽管在东南亚市场,用户对信息的要求却是参照欧美传统大品牌的,并不会打折扣。

 

02

定制化、个性化

 
 

 

东南亚市场多数国家是右舵车,默认查到的备件和维修方法,都应是右舵车的。而国内的信息开发团队,使用的样车都是左舵车,这就需要在规划时充分考虑这个场景,用好适用性,查询时才能主动过滤和提供右舵车的信息。这种细节的把控不仅能提升维修技师的效率,还能避免因配件错误导致的维修延误。

当地的业务管理也有一些特别属性,比如他介绍说,备件在车间临时存储容易遗失,无法长时间备货,维修站要确保备件的及时供应,就必须避免因备件信息错误导致延误,造成运营问题。

当地汽车维修技师普遍缺乏英文阅读能力,一些中国品牌已经提供了当地语言的支持,但他又吐槽说翻译质量不高,百度翻译的水平,建议我们以此为鉴。可见市场需求快速发展,质量保证却在渐进提升。

 

03

增强用户信心

 
 

 

为了增加当地经销商和销售公司对中国品牌服务准备度的信心,我们专门介绍了目前的售后信息方案。首先展示了专业的团队、工具和方法。每个车型的技术信息,是由专门的服务工程部门,在整车研发过程中,整合了研发数据和制造信息,跟随整车量产一起发布的,这样一线才能获得最新的内容。

用户代表们对演示的效果非常认可。首先是定制化,每台车查到的备件和维修方法、工具等,都是针对这台特定的车辆的;其次是体验,特别是互联互通,各种2D、3D的图、动画,与内容模块紧密关联,相互跳转,非常易用;完整性至关重要,用户查询的除了服务工程数据,也能展示车辆的制造和维修信息,对业务决策很有价值。

AI翻译技术引起用户的浓厚兴趣,不论内容是否有本地语言,都可以按需一键式转换,将当前的内容快速翻译,很有吸引力。

 

04

机遇在哪里

 
 

 

在现场,经销商也在向我们秀肌肉。他们不仅在当地经营已久,网点更是遍布各国,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一家公司。经销商希望我们重视他们,支持他们,不要笼统定义他们的需求。

过去人们普遍认为,人力成本高企的国家或地区,才会对服务信息有高水准的要求,其实不然。因为技术信息交付已经不仅仅是合规要求,甚至也不仅仅为了满足维修的需求。

在认识品牌的最初阶段,消费者就开始建立360度的“产品认知”,在潜意识里打分。这时技术信息的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。一旦出现不一致或低级错误,满意度会断崖式下跌。

而服务的效率和有效性,更直接影响品牌口碑,促进或者限制产品销售。

所以,认真分析每个不同市场的需求,做出有指导性的受众分析,交付针对性的信息,就是全球化场景的刚需。

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,欢迎留言与大家交流。


往期技术文章

华为五看:如何做技术资料领域的战略规划

可服务性与备件定义、维修文档的关系

为什么SBOM是服务数据的核心?

案例:基于DITA构建可复用的结构化SOP

面向智能诊断的信息架构设计

 

 

觉得本文有用,记得在下方点赞

 

 

 

合作创新 成就价值

 

美嘉林时事热点,专业解读,最新产品资讯,24小时各平台滚动更新